跳到主要內容區

仁美歷任校長

:::

仁美歷任校長

第一任校長

邱明芳校長(民國94年~民國99年)

第一任校長

  • 花蓮師範專科學校畢業
  •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
  •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40學分班結業
  • 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
  • 國民小學校長儲訓班第 77期結業
  • 國小教師12年—松竹國小教師12年
  • 國小主任8年—軍功國小訓導主任2年、文昌國小教務主
  •  任6年
  • 國小校長10年—泰安國小校長2年、僑孝國小校長8年、仁美國小校長4年

校長辦學理念:

  • 打造快樂希望的學習園地---- 溫馨適性的教學,充分發揮孩子潛能。
  • 培養溫文儒雅的優良校風---- 加強生活教育,養成孩子有禮貌、守秩序、愛整潔及對團體的凝聚力。
  • 建立和諧尊重的校園倫理---- 善用溝通,落實民主參與,尊重關懷同仁,建立和諧的校園倫理。
  • 增進教師的專業成長---- 體認教育潮流的變遷,強化教師之自我成長及專業發展。
  • 營造人性化的校園環境---- 美化綠化環境,以孩子的需求為布置的重心。
  • 整合社區資源營造良好公共關係---- 重視親師溝通、接納家長建言,整合各方資源,建立以學校為中心,建立
  •    以學校為中心的學習園地。

第二任校長

陳翠娟校長(民國99年8月1日~民國103年4月30日)

第二任校長

  •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結業
  • 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輔導組畢業
  • 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畢業
  • 台灣省82年國小主任班甄試儲訓成績合格
  • 臺中市89年國民小學校長甄試儲訓成績合格
  • 臺中市鎮平國小教師4年(民國67年8月-71年7月)
  • 臺中市中正國小教師11年(民國71年8月-82年7月)
  • 臺中市中正國小教師訓導主任2年(民國82年8月-84年7月)
  • 臺中市大勇國小輔導、總務、訓導主任共5年(民國84年8月-89年7月)
  • 臺中市建功國小校長4年(民國89年8月-93年7月)
  • 臺中市鎮平國小校長6年(民國93年8月-99年7月)

校長辦學理念:    

辦學目標為形塑一個「都市森林中的學習藝廊」特色品牌學校。 除了建立藝術人文的品牌之外,針對仁美國小的願景:「健康快樂」、「尊重關懷」、「創新卓越」,

衡量學校現況,優勢條件與未來發展建構以「藝術人文」、「閱讀書香」、「科學創意」為學校品牌特色。 其經營指標如下:


1. 全人化教育-重視身體健康,尊重學生個別差異,提供適性教育機會,經營快樂學習園地,建構全人學習的環境。
2. 溫馨化環境-學習尊重他人,養成倫理道德教育,主動關懷社會的情懷。以學生為主體,重視品格教育,打造溫馨有愛的學習樂園,讓學生喜歡上學,快樂的學習。
3. 典範化校風-透過表揚教師、家長、學生的優良事蹟,來感動全體親師生,形塑學校優質典範文化,進而達成品德教育的教育成效。
4. 創新化教學-鼓勵教師善用創意進行教學,並針對個別學生特質與差異,進行多元適性的教學活動,以提升教與學的成效。
5. 藝文化校園-以「校園建築美學」及「校園公共藝術」為出發進行課程設計與創意教學的整合,打造優質藝文特色主題的學校。
6. 閱讀化校園-推動校園閱讀風氣,形塑校園書香環境,培養閱讀習慣,厚實語文基本能力。
7. 科學化創意-整合科學研究創意課程、科學教育活動,設置科學教育交流平台,引進科學教育資源,延伸資訊融入教學,形塑仁美為一所科學創意的學校。
8. 品牌化學校-融合藝術人文、閱讀書香、科學創意三大發展主軸,建立學校特色品牌。


第三任校長

張永雄校長(民國103年8月1日~民國111年7月31日)

第三任校長

  •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教所體育教學碩士
  •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教輔導學士
  • 省立台東師範專科學校體育科畢業
  • 臺中市南屯區鎮平國小 12.5年(73.8~86.2)
  • 級任教師5.5年//體衛組長7年
  • 臺中市西區忠明國小7.5年(86.2~93.8)
  • 訓導主任2.5年//總務主任4年//輔導主任1年
  • 臺中市北區立人國小校長 6年(93.8~99.8)
  • 臺中市北區賴厝國小校長4年(99.8-103.8)
  • 臺中市北屯區仁美國小校長8年(103.8-111.8)

校長辦學理念:  

【仁美有心】-老師重精進
     (一)課程領導—形塑學校願景
      (二)教師領導—活化特色課程
【仁美有愛】-孩子愛學習
      (一)多元活動,啟發無限潛能
      (二)扎實閱讀,終身自主學習
      (三)游藝仁美,浸潤藝術饗宴
【仁美有情】-資源享溫馨
     (一)整合人力,共創學校願景
     (二)廣納資源,擴大學習場域
     (三)安全優先,融入美感境教
     (四)服務學習—喚醒在地文

瀏覽數: